一、基础知识(44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0分)
绰号(chuò ) 眼棱( léng ) 聒噪(guō ) 星宿( xiù ) 阿谀(ē )
带qiè( 契 ) shē账( 赊 ) huàn养( 豢 ) gāngà( 尴尬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3分)
A.罗大脚大力抽射,球直奔球门而来,守门员自然是首当其冲,一个鱼跃,球却脱手了。
B.台北市的一家酒店里,一批台湾学者为我“接风洗尘”。
C.11月份南飞的鸟群,无动于衷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D.如今的他已经老态龙钟,不复往年的青春气度。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C )(3分)
A.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刘翔这个名字对中国人都很熟悉。
C.北京办奥运,既展示传统文化又展现精神风貌,可谓两全其美。
D.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
4. 古诗默写。(12分)
(1)夜来南风起, 小麦覆陇黄 。 (2)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
(3)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4)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千都做了土 。
(5)《观刈麦》这首诗歌中描写天气酷热农民辛苦劳动的诗句是: 足蒸暑土气 , 背灼炎天光 。诗中描写农民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力尽不知热 , 但惜夏日长 。
(6)《过零丁洋》这首诗歌中运用比喻将个人的身世之感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句子是: 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
(7)请从课外的积累中再写出一联(两句)表达诗人铮铮骨气的诗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
5.探究题(7分)
①2011年7月20日7时10分,大连市开金州新区金石滩凉水湾路段,一辆载着17个孩子的轻型封闭货车与迎面而来的奔驰车相撞,车上的17个孩子不同程度受伤。此车是幼儿园园长为了接送孩子而雇来的“黑校车”。
②2011年11月16日9时15分,甘肃正林县榆林子镇小博士幼儿园私自改装限乘9座的校车,搭载幼儿及教师64人,在榆林子镇西街道班门前,与向西行驶的东风牌货车相撞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当场死亡5人,后因伤势严重救治无效又死亡16人,受伤幼儿43名。
(1)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校车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至少两点)。(2分)
①违规超载;②私自改装车辆;③学校领导安全意识不强,雇用黑校车;④车资源不足,校车设备落后。(答对两点即可)
(2)某校要举办一次“安全乘校车”的宣传活动,请你为此次活动设计两个活动的方式。(2分)
例1各班举办一次“安全乘校车”的主题班会。例2:学校举办一次以“安全乘校车”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3)假如你发现在校园里还存在其它安全隐患,作为班级安全检查员的你,来到了主管学校安全的张校长的办公室,你该如何对他说?(3分)
称呼(1分),叙述清楚,语言得体。
6.名著阅读(9分)
(1)下列关于名著《水浒传》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C ) (3分)
A.武松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后,主动去县衙自首,被发配沧州。在那结识了金眼彪施恩,醉打蒋门神,怒杀张都监全家,后辗转投奔二龙山安身。
B.鲁智深因三次酒后闹事不容于僧众,携智真长老书信往投汴京大相国寺,路上先在桃花村醉打小霸王周通,后又与武松重逢,火烧瓦罐寺,杀死了生铁佛。
C.宋江知道北京大名府的玉麒麟卢俊义武艺超群,棍棒天下无双,想请他上山入伙。于是派军师智多星吴用去京都,扮作算命先生给卢俊义算命,将卢俊义骗至梁山泊,被浪里白条张顺擒拿上山。
D.宋江被发配江州,在混江龙李立的店中喝酒时被麻倒,幸亏催命判官李俊相救。后被穆弘兄弟追杀,宋江逃到浔阳江上,又险被船火儿张横害死,危急时刻,又是李俊赶来相救。
A沧州-孟州、B武松-史进、D混江龙李俊、催命判官李立。
(2)“布里格斯在伦敦,我看他不见得会知道什么罗切斯特先生的情况,他关心的不是罗切斯特先生。而且,你只顾追问这种小事,却把最要紧的事给忘了。你怎么不问一问布里格斯先生为什么要找你-----他找你要干什么?”
A、这段话是 圣约翰先生 对简爱说的,他和简爱是 表兄妹 关系。2
B、布里格斯先生找简爱干什么?简爱知道后作出了什么决定?4分
布里格斯为了告诉简爱,她的叔叔马德拉群岛的爱先生去世了,他把他所有的财产都留给了简爱。
简爱把财产两万英镑分成四份,平分给表兄圣约翰先生和两个表妹。
二、阅读理解(56分)
(一)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以下题目。(18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望其旗靡( 倒下 ) (2)小信未孚( 使人信服 )
(3)弗敢专也( 虚夸,谎报 ) (4)下视其辙( 车轮的痕迹 )
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的是( B )(3分)
A、公问其故;故克之 B、何以战;可以一战
C、公将鼓之;公将驰之 D、又何间焉;其间千二百里
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选文先简述长勺之战的经过,再详写曹刿论述取胜的原因。
B.“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表现鲁庄公“鄙”在急切求战,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C.两次 “未可”、 “可矣”的临战指挥体现曹刿的“远谋”:善于掌握战机。
D.在“辙乱旗靡”时发动反击,在“彼竭我盈”时乘胜追击,是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的主要原因。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类(事情),凭借(这一点)可以打一仗。__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11、本文记述了我国战争史上一个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我们可以从鲁国获胜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在政治上要取信于民,获得民众的支持拥戴;在军事策略上要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知己知彼,把握战机。____________
(二)阅读《范进中举》选段,完成问题。(19分)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2、选段主要描写了 范进中举喜极而疯 的场面。(2分)
选段主要描写了 范进中举喜极而疯 的场面。(2分)
13、范进疯了的过程可分四层来表现,依次是昏厥—— 疯跑 —— 跌倒 ——疯走上集。2
14、“噫”是感叹词,无实在意义,但在此处对刻画人物性略起很重要的作用,选出表达准确的项( B )(3分)
A、人物叹息的语气,表现范进悲伤的心情,B、人物惊喜的语气,表现范进惊喜过望的心情
C、人物悲痛的语气,表现范进百感交集的心情
D、人物疑惑的语气,表现范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的心情
15、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4分)
A、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动作描写 )
B、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 ( 语言描写 )
C、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肖像描写 )
D、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动作描写 )
16、本文段为突出中心人物范进,使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你从文段中找出两例,并分别对其作用作简要分析。(4分)
“老太太慌了”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烘托范进疯跑的飞快。
“众人拉他不住”,烘托范进疯劲之大。
17、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
众邻居在范进中举前对他漠不关心,在他中举后都送了东西来。范进疯了也是众邻居来帮忙。这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无情的讽刺了当时的社会风气,揭示了科举制度扭曲了人的心灵,败坏了社会风气的罪恶本质。
(三)阅读下面选文《雕花烟斗》,回答问题。(19分)
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
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
他怔住了。“您怎么知道我姓唐?还知道我画画?”“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
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黧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唐先生诚恳地说。“不!”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
他的烟斗是特别。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他说。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美,美呀!”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家中高朋满座。外边又有人敲门。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哟,老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
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老范。“您……”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
又一阵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惫不堪。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踩了。这时,他听见有人轻轻叩门。打开门,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老范,快请进,请进!”来人把花放在地上,喘着气,“俺是老范的儿子。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走了。他吩咐俺说,他要是不在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来。”“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送给他的烟斗吗?临终时,他叫俺把那只烟斗插在他嘴角上。”
“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老范…… (有删改)
18、依据提示,完成对小说情节的梳理,并简要分析这样安排情节的好处。(4分)
花房邂逅,感受温暖→花房交往,感受真情 →重戴桂冠,冷落花农→再次落魄,重识真情
好处: 制造波澜,吸引读者;在对比中刻画人物,突出个性;有利于表现主题。
19、小说中的唐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试作简要概括。(3分)
①有才华,热爱艺术,绘画雕刻都有造诣。②温良、和善,懂得感恩。③有些势利,有等级观念,顺境时漠视真挚的情意。评分:本题共3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20、联系上下文,从文章内容和语言来鉴赏句子,说说表达效果。(4分)
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
运用了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手法(1分),也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的写出了老范在收到唐先生赠送的雕花烟斗时喜悦、激动的心情(1分),表现出老范纯朴、憨厚的性格特点(1分)。
21、小说多处写到了凤尾菊,其作用是什么?(4分)
①凤尾菊是贯穿小说情节的线索。②凤尾菊是连接小说中两个人物感情的纽带。花农养凤尾菊,画家喜欢凤尾菊,花农几次给画家送凤尾菊,临终还托付儿子给画家送凤尾菊,画家因凤尾菊而悔悟。③凤尾菊是花农美好心灵的象征,也寄托着作者对美好感情的歌颂。评分:本题共4分。任写两个要点就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22、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E )(4分)
A.处在人生低谷中的画家唐先生,在花房邂逅花农老范,老范对他态度和善,对他的
画由衷赞美,这使他感受到久违的温暖。
B.看到烟斗柜时赞叹“美,美,美呀”,接受雕工简单的烟斗时“谢谢您……真谢谢您”等语言描写,刻画出老范纯朴、木讷、无知、傻气的形象。
C.老范的儿子在父亲去世之后,依照叮咛,把一盆特大的凤尾菊送给唐先生,既写出了他的忠厚、孝顺,也表现了他们父子的信守承诺。
D.唐先生的画被打成黑画,他再次落魄,无人理睬,这种境遇的变化,直接反映了畸形的社会现实,深刻批判了人们的虚伪。
E.一盆凤尾菊,一只雕花烟斗,几次普通的交往,表现出人性的大美,也显示了人性的缺陷,小说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引发人们深思。
评论